我校举行学术纪律专题培训会
文/ 访问量:972 发布时间:2020-12-08
为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纪律意识和科研诚信,12月8日,学校邀请社科院科研局期刊与年鉴管理处处长刘普,通过线下主会场和线上直播课的形式,为科研副院长、科研秘书、教师代表、第三期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等群体作了题为《国内学术不端问题的现状与治理建议》的专题培训。
刘普通过分析1997年到2020年8月底主流媒体报道的173起学术不端案例,总结了学术不端问题的现状及特点,分析了学术不端高发的6个原因以及涉及的主要群体。
面对当前较为严峻的学术不端形势,刘普认为应从两方面发力:一方面是严肃查处学术不端案件,另一方面是完善制度体系和工作格局,改革学术与人才评价机制,实现“不敢、不能、不想”学术科研造假。重点要从6个方面强化治理:一是加强教育引导,通过案例、学术规范和规章制度教育,增强抵御学术不端的免疫力;二是加大对学术不端的查处力度,真正做到“零容忍”,以2018年5月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》的颁发作为一个时间节点,严查严打,同时加快个人学术征信系统建设;三是细化科研诚信制度体系和工作格局,建立信息沟通机制、披露机制、督办机制、第三方调查处理机制,破立并举,尽快解决科研与人才评价制度落地问题;四是发挥网络和学术打假专业人士的作用,发挥网络在揭露学术不端和监督学术不端作用,以提高举报与处理学术不端的成功率,切实形成对学术不端的震慑;五是加强防范和发现学术不端的技术手段建设,加强学术不端检测软件的后台数据库建设,提高测试能力;六是重视学术界不良风气的治理,营造良好学术生态。
主会场
部分分会场
学术不端行为,败坏了学术风气,损害了学校和教师队伍形象,违背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是必须革除的“科研界毒瘤”。为此,在本年度开展的“清廉南航”宣传教育周第二场专题培训聚焦科研诚信和学术纪律,旨在引导一线教师和科研人员恪守学术道德,坚守学术底线,共同维护好学校清正清朗的学风、教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