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挥纪律建设在涵养政治生态中的作用
文/jwb 访问量:190 发布时间:2017-12-20
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。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,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,要在常和长、严和实、深和细上下功夫,巩固成果,纵深推进,以更大的力度推动纪律建设,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。
下好“先手棋”,以更高的标准加强纪律建设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,强调党员干部心中要有底线,但不能总在底线徘徊。要认识到“取乎其上,得乎其中;取乎其中,得乎其下”。一方面,要切实加强纪律教育,强化纪律执行,要以贯彻实施新修改的党章为契机,大张旗鼓地开展党章党规党纪宣传教育,在提高针对性、运用新载体、形成常态化上下功夫,唤醒党章党规党纪意识,让党员干部明底线、知敬畏、守纪律。继续开设“纪律门诊”,当好“保健医生”,对党员干部定期进行“廉政体检”,善“治未病”。另一方面,要更加注重固本培元,坚持强制性与自觉性二者的有机统一,勤打“预防针”,增强“免疫力”,以严明的党纪涵养党内政治文化,唤醒每名党员的主体意识,把纪律的外在约束力转化为内在的自制力,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、绷紧纪律之弦、把稳思想之舵,促使党员干部守住底线,对标高标准。
筑牢“防护网”,以更严的尺度加强纪律建设。纪律是管党治党的钢尺,用这把尺子可以精确地衡量出党员干部存在问题的不同程度、不同性质,并对应着不同的监督重点和明确的处理方式。要对照“六项纪律”的规定,运用好“四种形态”,把握“时、度、效”,准确定性量纪,“时”就是盯住违纪行为的端倪初始,保持职业敏感,扩大作业半径,在发现率、查处率上下功夫,最大限度降低“脱管率”,层层设防,层层拦截,有效阻断违纪进程,防止党员干部从“好同志”到“阶下囚”的两极之变;“度”就是把握尺度、刚柔并济,统筹考虑时间节点、问题性质、本人态度、群众口碑等因素,区分处置具体问题,严管与厚爱相结合,惩前毖后、治病救人;“效”就是突出政治、法纪、社会“三个效果”,形成全面从严治党辐射效应,让党纪的力量充分释放出来。
当好“护林员”,以更宽的视野加强纪律建设。执纪监督的视野要向筑牢政治生态根基拓展,处理好“树木”与“森林”的关系,既要当好“清道夫”“伐木工”,又要当好“啄木鸟”“护林员”,把找“病树”查“病因”治“病症”结合起来,深刻剖析发案规律,查找体制机制漏洞,实现标本兼治。既要惩治腐败,管好个体,还要摸清所监督地区部门党员干部队伍整体情况,强化全面监管。要用好问责“杀手锏”,激发落实主体责任的动力,坚持失责必问、问责必严。要深入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,“编线织网”,构建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的监督体系。要准确把握标本兼治的一贯要求,针对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,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,南通市探索开展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领域“阳光+”廉政风险防控工作,建立扶贫领域“阳光+”系统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,探索注重从制度上加强党的建设的路子。巩固扩大治标成果,着力构建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的有效机制,维护整片“森林”健康,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,积极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。(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)